新浪健康

《CSCO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诊疗指南》(2025版)助力患者优质生存

爱问健康120

关注

2025年4月18日至1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在济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发布的2025版《CSCO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诊疗指南》,是自2021版《CSCO肿瘤恶病质诊疗指南》发布以来的首次全面更新。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表示,2025版《CSCO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诊疗指南》的发布将为我国肿瘤治疗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权威的指导依据。我们期待在新版指南颁布后,通过全国范围的学术巡讲活动,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对CACS诊疗重要性的认知水平。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CACS诊疗的规范化发展,使肿瘤患者不仅能够从抗肿瘤治疗中获益,延长生存期,更能通过规范化的支持治疗获得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最终实现肿瘤患者的全方位获益。

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ncer-related Anorexia Cachexia Syndrome,CACS)是严重阻碍肿瘤治疗进程的重要临床问题,不仅显著影响抗肿瘤治疗效果,还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时间。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积极制定科学、系统且具有临床可操作性的诊疗指南显得极为重要。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杰军教授对早期干预的重要性进行了阐明: “指南更新将肿瘤相关厌食纳入诊疗范畴,旨在通过这一早期预警信号实现更早的恶病质预判与诊断,从而为早期干预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建议临床医生应更加关注肿瘤相关厌食这一早期预警信号,通过多维度评估(包括食欲变化、营养摄入、炎症指标等)实现对恶病质前期的精准识别。此次指南修订基于全国200多位专家的深入讨论和临床经验总结,旨在更早、更准确地识别CACS,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指导。”

过往临床上对恶病质认识理解不够深入,往往在患者步入恶病质难治期才着手诊断与干预,致使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从 “恶病质” 到 “厌食 - 恶病质综合征”

基于当前临床现状,本次指南更新,特别将《恶病质诊疗指南》更名为《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诊疗指南》。这一更名旨在引导广大临床医生早期识别肿瘤患者的预警信号,对CACS进行筛查与诊断,将治疗窗口前移至早期阶段。

本次指南更新强调个体化治疗策略,涵盖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等多维度综合管理,显著提高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通过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让CACS患者获得更全面的临床支持,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期待综合管理策略能够提升患者临床获益,为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负担减轻提供切实解决方案。

如对于目前临床上对常用于控制恶病质综合征,改善患者厌食的甲地孕酮的诊疗方案,指南亦有更新调整。

作为经典的临床治疗的一线方案,甲地孕酮已经有了十数年的临床使用经验,医生的药物认知程度比较高,但在临床上我们也观察到,常用甲地孕酮对于恶病质的治疗控制效果仍不理想,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

但近年来,药物治疗方面也有了全新进展,如通过纳米晶体技术升级,有效提升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的可吸收性,以及快速提升血药浓度,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生活状态与生存结局的目的。

河南省肿瘤医院罗素霞教授分享了纳米晶体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的临床研究数据:“在12周治疗期内,使用纳米晶体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的患者平均体重增加达5.4公斤,较上一代剂型提升1.5倍。此外,纳米晶体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具有更快的起效速度,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较传统剂型缩短70%,体重显著增加的最早时间从14天提前至3天。基于显著的临床的疗效,2025版《CSCO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诊疗指南》,推荐将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用于CACS的治疗,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食欲和生命质量。”

基于显著的临床的疗效,2025版《CSCO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的诊疗指南》将孕酮类药物作为唯一I级推荐IA类证据的治疗方案,并强调了纳米晶型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生物利用度高,受饮食影响小,易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起效更快、疗效更佳的优势,可更好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食欲和生命质量。

助力患者获得优质生存

本次《肿瘤厌食-恶病质综合征诊疗指南》的更新,体现了CSCO对肿瘤支持治疗的重视和提高CACS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规范化治疗水平的决心。

尽管当前对CACS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随着以纳米晶型甲基孕酮口服混悬液为代表的药物取得了重要进展,新版指南结合国情,基于严格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更优治疗方案进行了明确的推荐和调整,有望进一步提高CACS的治疗效果。

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评价:“纳米晶体技术升级的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等药物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食欲、恢复体重,为后续的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一些肿瘤支持治疗药物已经在临床中应用多年,但相关研究数据多来自国外。我国的学者,包括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王杰军教授和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在内,积极地开展着基于中国人群的相关研究。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中国数据填补临床空白。“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同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动肿瘤支持治疗的规范化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以科学为指引,以人文为关怀,全方位提升肿瘤治疗水平,助力患者“活得好,活得长”,获得优质生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