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波:坚守医者初心

爱问健康120
杨海波医生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神经外科运动障碍学组组长、副主任医师,现为世界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协会(WSSFN)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运动障碍疾病和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自杨海波大学求学期间,他就坚定了坚守医者初心,践行医学事业的信念,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多年。多年来,他将对医学的热爱延续到工作中方方面面,致力于服务更多患者。如今杨海波已成为儿童神经外科领域的中坚力量,在儿童神经外科的临床和科学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2014年起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神经外科工作至今,他始终注重持续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我们的行业的确需要做到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决问题。”他从患者需求出发,在神经外科专业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专业知识与技能日益精进,在专业上得到业界同行一致认可。引起儿童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大概有几百种,多数和基因突变相关,而且多数为罕见病,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甚至是数百万分之一。以前国内儿童神经疾病领域对此类患儿关注较少,多数孩子被诊断为“脑瘫”后仅仅给予康复治疗,使患儿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和最佳治疗方案。杨海波医生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其中一部分基因相关儿童肌张力障碍通过DBS(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症状,甚至能完全治愈这类患儿。他成为该领域国内的拓荒者,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以后,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儿童运动障碍疾病神经调控多学科诊疗中心,该中心包含儿童功能神经外科,儿童神经科,康复医学科,小儿骨科,医学影像科以及麻醉科等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童神经外科每一例肌张力障碍患儿都是通过多学科会诊后制定了个体化诊疗方案后得到了最佳治疗方案。
2019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了一篇文章《【临床故事】小“跆拳道”运动员回归了——小儿外科成功应用DBS手术治疗国内第一例DYT28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儿》,记录一位七岁DYT28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儿走向康复的故事。这一国内首个病例治疗方案正是出自杨海波医生之手,杨海波医生为患儿制定了严谨细致的手术方案,术后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患儿从完全无法生活自理恢复成正常儿童。类似的国内第一例甚至是世界第一例也不少见,杨海波为神经外科医生们应用DBS手术治疗肌张力障碍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他说我们治疗的病例经常不是国内第一例就是国内此病例年龄最小的。
回归医学研究本身,杨海波除了在临床治疗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肌张力障碍基础研究领域也进行了深入研究,现代医学研究早已进入基因诊断时代,外科医生普遍缺乏基础医学知识,只是重复前人的手术,鲜有创新,杨海波医生深深意识到这种情况对外科医生治疗疾病的弊端,专门为此在取得神经外科博士学位之后还申请了北京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联合培养的医学遗传学与遗传咨询的硕士学位,为他的在医学科学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杨海波医生在全世界首次报道STN核团DBS手术治疗GNA01型儿童肌张力障碍。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神经病学权威杂志<<Therapeutic advances in neurological disorders>>上,影响因子达6.43.
将每一件事情做好或许不难,但持之以恒地坚持不是一件易事。怀揣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使命感,杨海波医生用行动诠释初心,在医学道路上砥砺前行。他推动着中国神经外科医学的发展,在神经外科研究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用奉献和坚守捍卫健康、守卫生命。(文/雷亮)